什么地方能代开餐费发票〖开票 ∕∕ 进入查看〗开票服务│会议费发票│旅游费发票│装修费发票_│汽配发票—朗信专业综合性财税服务业; 税务合规等方面的服务; 公司会计服务; 税务筹划;公司财务分析服务等竭诚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快捷的财税咨询; 朗信财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低值易耗品与办公用品有什么区别?
个人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该如何计税?【答案】个人办理内部退养手续从原任职单位取得一次性补贴收入,不需纳入综合所得进行年度汇算。计税时,按照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的所属月份进行平均后的商数,先与当月工资合并查找税率、计算税额,再减除当月工资收入应缴的税额,即为该项补贴收入应纳税额。发放一次性补贴收入当月取得的工资收入,仍需要并入综合所得计算缴税。在年终汇算时,正常按照税法规定扣除基本减除费用。学更多财税资讯、财经法规、专家问答、能力测评、免费直播,可以查看正保会计网校会计实务频道, 当月取得未入账的发票是否可以认证抵扣?
收到手续费专票如何做账务处理?
各位纳税人好,欢迎来到消费税业务指引,本视频主要讲解的是电子烟消费税。1、什么是电子烟?电子烟是指用于产生气溶胶供人抽吸等的电子传输系统,包括烟弹、烟具以及烟弹与烟具组合销售的电子烟产品。烟弹是指含有雾化物的电子烟组件。烟具是指将雾化物雾化为可吸入气溶胶的电子装置。将电子烟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在烟税目下增设电子烟子目。电子烟进出口税则号列及商品名称税则号列①商品名称②124041200不含烟草或再造烟草、含尼古丁的非经燃烧吸用的产品2ex5434000③可将税目24041200所列产品中的雾化物雾化为可吸入气溶胶的设备及装置,无论是否配有烟弹注:①为《进出口税则(2022)》的税则号列。②除标注ex的税则号列外,商品名称仅供参考,具体商品范围以《进出口税则(2022)》中的税则号列对应的商品范围为准。③ex表示进口商品应在该税则号列范围内,以具体商品描述为准。2、哪些人需要纳税?在境内生产(进口)、批发电子烟的单位和个人为消费税纳税人。纳税环节纳税人生产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并取得或经许可使用他人电子烟产品注册商标(以下简称持有商标)的企业。通过代加工方式生产电子烟的,由持有商标的企业申报缴纳消费税。(只从事代加工电子烟产品业务的企业不属于电子烟消费税纳税人。)批发取得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并经营电子烟批发业务的企业进口进口电子烟的单位和个人3、适用税率是多少?电子烟实行从价定律的办法计算纳税。在生产(进口)环节税率为36%,在批发环节税率为11%。4、如何确定电子烟销售额(计税价格)?以下我们用三个情形为大家进行讲解:情形一:纳税人生产、批发电子烟的,按照生产、批发电子烟的销售额计算纳税。电子烟生产环节纳税人采用代销方式销售电子烟的,按照经销商(代理商)销售给电子烟批发企业的销售额计算纳税。例如:(1)某电子烟消费税纳税人2022年12月生产持有商标的电子烟产品并销售给电子烟批发企业,不含增值税销售额为100万元,该纳税人2023年1月应申报缴纳电子烟消费税为36万元(100万元x36%)。(2)如果该纳税人委托经销商(代理商)销售同一电子烟产品,经销商(代理商)销售给电子烟批发企业不含增值税销售额为110万元,则该纳税人2023年1月应申报缴纳电子烟消费税为39.6万元(110万元x36%)。情形二:电子烟生产环节纳税人从事电子烟代加工业务的,应当分开核算持有商标电子烟的销售额和代加工电子烟的销售额;未分开核算的,一并缴纳消费税。例如:某电子烟生产企业持有电子烟商标A生产电子烟产品,2022年12月该纳税人生产销售A电子烟给电子烟批发企业,不含增值税销售额为100万元。同时,当月该纳税人(不持有电子烟商标B)从事电子烟代加工业务,生产销售B电子烟给B电子烟生产企业(持有电子烟商标B),不含增值税销售额为50万元。该纳税人分开核算A电子烟和B电子烟销售额,则该纳税人2023年1月应申报缴纳电子烟消费税为36万元(100万元x36%)。需要说明的是,B电子烟生产企业将B电子烟销售给电子烟批发企业时,自行申报缴纳消费税。如果该纳税人没有分开核算A电子烟和B电子烟销售额,则该纳税人2023年1月应申报缴纳电子烟消费税为54万元〔(100万元+50万元)x36%]情形三:纳税人进口电子烟的,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5、电子烟全国平均成本利润率是多少?根据《消费税暂行条例》和《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当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则需要使用全国平均成本利润率计算组成计税价格,应税消费品全国平均成本利润率由税务总局确定。因此,根据我国电子烟行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经商有关部门,暂定电子烟全国平均成本利润率为10%。内容来源税务总局深圳市盐田区税务局,整理发布。系列内容:消费税系列课程——纳税义务人和征税范围、纳税环节消费税系列课程——计税依据之特殊规定消费税系列课程——应纳税额的基本计算消费税系列课程——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计算消费税系列课程——纳税义务人和征税范围、纳税环节
编辑-刘白芜